您当前位置:大会首页->媒体聚焦
跨越提升 如何补齐“发展短板”
 
作者:董立龙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2 9:44:54
 

  

  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本报资料片)记者 贾恒 赵威摄

  □记者 董立龙

  阅读提示

  “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沿海经济实力不强”;

  “环境问题突出”;

  “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

  直面我省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河北要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的坚实一步,补齐发展短板,就需要推动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城乡发展建设等领域实现新提升。

  抢抓机遇,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河北要坚决服从大局、主动融入大局,全力唱好协同发展“重头戏”,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参加今年省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河北走好发展新路,必须借势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跨越提升。

  1月10日,北京市发改委通报了2016年该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其中提到,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全面启动。

  关注到这一消息,省人大代表、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耿建明很高兴。他说,目前,廊坊一些地方的产业新城建设步伐较快,就是得益于北京新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周边城镇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也有代表委员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它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但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河北的跨越提升,当务之急就是补齐发展短板。

  “从京津冀区域内看,河北本身就是短板。从河北自身来说,也存在着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我们面临的短板,既有硬短板,也有软短板;既有发展的短板,也有制度的短板。”有专家分析说。

  有短板和差距,更有机遇。有代表委员认为,河北要充分借助北京疏解功能的红利,加快补齐河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资源等短板,加速改变“周边塌陷”“环首都贫困带”的状况,缩小与京津落差,增强吸引力,培育增长极。

  诸多短板中,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的首先是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沿海经济短板。

  关注到报告中提到“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沿海经济实力不强,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一位来自唐山的代表说,过去总认为唐山已经是全省经济的领头羊了,但从全国沿海经济大布局中看,还存在不少差距,有很长的路要走。

  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也开始打造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重大承接平台,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这些平台,代表委员们纷纷寄予厚望。

  “要高标准建好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努力打造京津冀东北部综合交通运输中心、生产服务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省政协委员、唐山市政协副主席张月仙在提案中建议,应抓住国家战略带来的契机,进一步构建开放型经济,促进河北沿海经济发展。

  国家战略中,京津冀区域要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但无论从整个京津冀,还是从河北内部来看,发展都极不均衡。

  省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建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须补齐两块短板。这两块区域性短板分别是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和南部功能拓展区。“对于前者,应该由生态受益区和中央政府进行生态补偿,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对于后者,要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极。”

  有代表认为,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一个核心城市,也需要若干个中小型城市来分担不同功能。

  省人大代表、中国宏泰发展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军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借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廊坊北三县正在与北京加强对接,相信双方探索的区域融合发展模式,能为更多地区带来示范效应。

  强化创新,破除制约为跨越提升夯基垒台

  如何弥补科技创新短板,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

  省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马宇骏向大会提交了两份建议,深度关注科技创新。在其中一份建议中,他提出了弥补科技创新短板的建议和思考:要突出重点、错位发展;要明确定位,完善政策;要搭建平台,强化服务;还要深化改革,开展试点。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实现跨越提升,河北必须在协同创新上做好文章。民建河北省委、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等还分别围绕协同创新提交了集体提案。

  民建河北省委的提案建议,弥补河北缺少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一短板,争取由科技部与京津冀采取“1+3”模式共建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而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的提案则建议,深入研究阻碍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不利因素,在行政管理、金融、股权激励、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其实,“十二五”以来,京津冀已经合作共建科技园区25个、创新基地27家、创新平台157个。河北引进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吸引近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纳入国家总体布局。

  在此基础上探讨下一步的协同创新,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加强与京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强化与京津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模式。

  深层次分析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代表委员们认为,需要推进的不仅是科技创新,还应该同步推进全面创新,尤其是体制创新。

  “从现有政策来看,河北的产学研结合基本以学术主导,即站在供给侧的角度,试图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来自九三学社的一位委员表示,这样的政策导向,并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技术需求,也无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成果实现产业化。

  该委员建议,省有关部门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要明确产学研项目以企业为主导,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企业在项目确定、项目进度、资金使用、项目评价上的决定权,真正体现企业主导、自下而上的市场需求导向。

  省政协委员、河北金融学院教授杨伟坤则建议,发挥金融创新的作用,引领河北跨越提升。她说,走跨越提升之路,河北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重构区域空间、优化城镇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都需要发挥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作用。

  她的提案,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金融体制机制壁垒、金融资源不均衡、金融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提出了打破壁垒、推进金融创新、深化金融合作等建议。她认为,要从金融供给侧改革角度发挥金融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河北创新能力薄弱的背后,是人才的紧缺。关注到这一短板,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各种建议。有委员建议,从全球人才竞争的现状出发,河北应建立人才引进的柔性机制,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完善重点人才项目支持体系。

  优化环境,转变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

  这样的提法,引发了一些从事过招商工作的代表委员的思考。他们表示,由政治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市场营商环境所构成的宏观环境,体现了一个区域的竞争力,也决定着一个区域能否快速聚集各种资源要素。

  重视这样的环境建设,报告明确,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并提出,要倾力打造法治、透明、公平的体制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真正使河北成为投资置业的热土。

  事实上,伴随着国家简政放权系列措施的推出,河北在此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仅2016年,我省就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22项。行政审批局试点扩大到33个县。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102.4万户,增长38.6%,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以上。

  但是,既要看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取得的进步,也要看到我省在这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直面公共服务层面存在问题,一些代表委员表示,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我省当前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营商环境亟待改善;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担当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省政协委员、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芦新菊曾进行过相关调研,她在提案中提到了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行政大厅进驻单位授权不充分,取消、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缺少公示,个别部门存在借审批牟利或“红顶中介”乱收费问题等。

  在分组讨论中,有代表提出,要大力度简政放权,推进审批流程再造,着重解决程序繁、盖章多、部门不衔接等问题,切实提高服务实效。

  一位委员则建议,要加强政府部门利用网络理政的能力,对现有的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系统和其他政务网络平台加以整合,优化升级,初步实现一个网络理政平台可以对群众提供各类政务服务。要鼓励服务对象对政府部门的服务范围、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评价反馈,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督促政府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着眼于提升河北公共服务水平,省人大代表、民建河北省委秘书长郭建富建议,加快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

  “在地域相连的同一地域内,京津冀人均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也不利于人口、产业及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布局。”武义青委员表示,应加大向落后腹地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责编: 陶影
   
版权所有:《公民与法治》杂志社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