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大会首页->重点解读
加快转型 怎样打造“动力引擎”
 
作者:白 云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0 13:32:37
 

  □记者 白 云

  阅读提示

  转型升级决定着河北的前途和命运。

  如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工作报告开出了一个治本良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此,报告鲜明地提出: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过剩产能如何真去真退?“调旧”“育新”如何协同发力?新旧动能如何加速转换?围绕加快转型怎样打造“动力引擎”,代表委员们进行了思考和热议。

  1坚决去产能——越是较劲的时候,就越要坚持

  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河北而言,当务之急是去产能。

  “产能不减、产业低端,我省经济发展已经遇此瓶颈,长此以往,发展中的矛盾将会积重难返。”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宋文新委员指出,我省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质量效益不高,其突出表现就是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

  “去”字为先、钢铁为重。政府工作报告用“最为较劲的一年”,来形容今年我省钢铁去产能形势。全年计划目标不仅要完成“6643”收官任务,同时衔接“十三五”任务,需压减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产能1624万吨。

  面对这一艰巨的去产能任务,来自钢铁行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无论难度有多大,都要确保打赢“6643”收官战,决不违规新增一吨钢铁。“越是较劲的时候,就越要坚持。”

  但是去产能如何实现真去真退?

  在宋文新委员看来,化解过剩产能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四项标准,按市场规律办事,建立起公平有效的竞争性退出机制。”

  来自沙河的河北海生实业集团总经理王利军委员认为,按照市场化方式,企业还可以通过兼并重组、产业整合,实现去产能目标。

  沙河是我省最大的玻璃制造基地,产能占全省的80%以上。沙河玻璃企业通过重组,将全市12家企业整合为几家大型玻璃集团,对原有的4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有计划地化解,完成了去产能任务。

  “重组也是一种去法,用市场的手段进行新的优化组合,可能会产生1+1>2的效果。”王利军委员认为。

  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还要配合经济手段调动企业的能动性。

  2015年开始,我省实行差别化排污费征收,污染物排放低于限值50%以上,减半征收排污费。这让一些产业低端、效率不高的企业,在继续生产还是去产能之间不再动摇。

  对此,有经济界委员认为,确保去产能成果扩大,政府应积极寻求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比如将环境、资源成本,变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经济杠杆,将水电资源品价格改革与化解过剩产能挂钩,取消价格补贴,实行阶梯电价、阶梯水价等。

  坚决去产能,更要防止已化解掉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有代表提出,近来钢铁价格回暖,可能会刺激一些关停的钢厂重新生产。当此之际,政府尤其不能松劲儿,要制定更严格的产业标准,倒逼去产能工作的落实。

  事实上,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尤其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去年我省有关部门已经修订完善了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等6类地方标准,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6+N”标准和配套政策。

  代表委员们表示,这些标准的建立,有利于我省将去产能工作更好地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此过程中,我省应树立法治思维,善用法治办法,引导企业主动退出。

  建立标准是开始,执行标准是关键。

  据了解,去年我省深入开展煤炭行业淘汰落后、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检查等三个专项行动,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项目按相关规定从严处理。对达不到新实施的环保、能耗等标准的钢铁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依法依规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化解过剩产能不容易,控制新增产能则更难。”有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对过剩行业出现的新增产能情况,严厉追究地方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制度上为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支持。

  2主动调结构——企业要主动,政府也要主动

  省国资委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我省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83.2%。这其中,来自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国有企业功不可没。

  “这份成绩的取得,除了市场因素外,更得益于我省坚持传统产业调结构、促升级。”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代表表示,去年河钢加快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以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和客户结构高端化,推动企业进入高端循环。目前,该企业品种钢比例已达54%,高端产品达到1200万吨。

  我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两高一低”的产业结构一直制约着我省经济发展。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从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寻求突破,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跳出低端循环的“怪圈”。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政府工作报告这一部署,在代表委员们看来,是找准了我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着力点。

  “智能制造,会让传统制造业再次拥抱春天,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有委员表示,如今已是信息化时代,我省也提出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就要学会利用新的技术力量,这既是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升级改造的方向。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曲继广代表介绍,早在2014年,企业就上马多个智能车间,效果立见:包装和仓储车间使用机器人后,人工减少了3/4。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在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精准度和效率。而且,这也是今后制造企业竞争的必备要素之一。”曲继广代表说。

  “实施工业技改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新一轮技术改造和千项技改项目工程”“技改投资增长7%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技术改造的系列举措,为我省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路径。

  对此,安新县正旭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译委员深有感触:“早在5年前,我们就主动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了欧洲标准的新设备,一套设备要8000多万元的投入。尽管投入不菲,但是新技术带来的效益,使我们很快就收回了成本。装备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生产效率远高于同行,而且环保压力也大大减小。”

  主动调,不但需要企业主动积极响应,也需要地方政府主动作为。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沧州市就体会到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好处。

  过去20多年,沧州陆续形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100余家,年产各类零部件7000多万件套。但产品结构单一,自主研发能力较弱。2016年引入并投产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年产30万辆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这个“金凤凰”又吸引了20余家核心汽车配件企业,带动了上下游及周边产业,为工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沧州市委书记杨慧代表认为,研发高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迈上中高端,是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群的正确选择。

  “下一步,沧州将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和北汽集团(华北)微车产业基地为核心,着力打造专业制造园区,并辐射带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杨慧代表对沧州汽车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技术改造,几乎没有企业会拒绝其带来的红利,但是技改需要资金和技术,希望政府在资金投入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或者对主动筹措资金进行技改的企业给予税费等项目的减免。”一位代表呼吁。

  3加快转动能——以创新锻造经济发展“大梁”

  一直以来,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拉动,依靠的是产业的扩张和大规模的投资。

  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面临增长率下滑、增长动力不足等压力,迫切需要培育发展新动能。

  基于此,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就培育壮大可挑起河北发展大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安排,内容涵盖了先进装备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产业、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特种机器人等七大新兴产业集群。

  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报告这一安排充满期待。

  河北跃迪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国有4家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该公司董事长吕洪涛委员表示,在大气污染治理对汽车尾气排放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如今,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给予了补贴等政策,我省又提出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要借这个东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就加快转型,来自会外的经济界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是河北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目标、走好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省社科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颜廷标认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要从固守传统产业向精准选择新兴产业转变,从资源要素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锻造河北发展的大梁,创新无疑是最重要的元素。

  2016年,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主营产值215亿元。“这都是新兴产业板块带来的成绩。”该公司总裁李青委员说,这得益于创新。

  这家曾经的传统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如今主营业务已集中在光电显示、新能源、节能照明、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更是国内电子玻璃制造旗舰企业。

  “随着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到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将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应是我省培育新动能的首要着力点。”有代表提出。

  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河北熙平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强委员介绍,现代物流业正在迎来春天。“从过去的大宗物资运输,到借助互联网发展推出零担配送,将零散的物资高效率地集纳起来,组团配送,现代物流延展了企业原材料和成品的流动范围,其经济推动力不言而喻。”

  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还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要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将产业政策聚焦到创新上来,构建以支持创新为重点的产业政策体系。”宋文新委员说。

  也有代表认为,政府还应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生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才储备是关键。”李青委员表示,发展新兴产业,创新的关键在技术,而技术的实现必须要有人才支撑。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吸引高端人才来河北。

 
责编: 陶影
   
版权所有:《公民与法治》杂志社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