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省一大批新区、示范区被寄予厚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冀南新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邢东新区等重大承接平台建设,确保接得住、接得好。重点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共建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和创新联盟。
这些重大平台,如何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对此,两会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1、精准构建承接平台,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2016年,我省引进京津地区资金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全省引进省外资金总额的一半以上。
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代表亮出的这些数字,让人振奋。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成了京津冀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其中,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冀南新区等一批省级战略平台,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去年以来,我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配合国家开展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前期研究工作,加强这些省级战略平台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更加定向精准。”陈永久代表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战略任务,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等发展平台和载体,通过精准构建承接平台,进一步提升承接能力和水平。
“只有把工作做得精准,精准确定功能定位,精准选择协同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才能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代表表示,今年,保定市将抓实一批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点工程,强力推动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一批高端平台,建设好白洋淀科技城、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安国中药都等18+N高端对接平台,在合作方式、产业水准、推进效率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邢东新区是邢台市重点打造的产业承接平台,去年获批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邢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永会代表介绍,目前,他们已启动邢东新区4.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谋划了总投资超160亿元的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中央生态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国际化标准,着力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尽快将邢东新区打造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平台。”
2、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带动三地尽快形成互利共赢的创新链
示意图上,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台高速由北向南将我省若干省级以上高新区和科技园区串联起来。“这就是京南‘硅谷’的方位布局。”手持这幅图纸,省科技厅厅长马宇骏代表言语中饱含激情。他口中的京南“硅谷”,是我省去年获批的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京南示范区已纳入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总体布局。”马宇骏代表介绍,目前,规模10亿元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已注册在示范区核心区,投资将向示范区倾斜。
“一区”之外,还有“一带”。去年,省科技厅依托环首都14个县(市、区)谋划建设的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在示范带内,我省发起成立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这一区域的高效转化。“一区一带”,正成为我省吸引京津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两大战略性标志性创新平台。
要承接好京津产业转移,更要吸引来京津创新资源。目前,以“一区一带”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在我省遍地开花,三地共建各类园区55个,各类创新基地62个,共建产业技术联盟65家,吸引京津高新技术企业1300余家。这些创新平台深入研究京津创新资源与河北需求的契合点,在吸引京津创新要素向我省集聚方面初显成效。
“京津冀三地中,河北最突出的短板是创新,而京津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能够带动三地尽快建起互利共赢的创新链,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马宇骏代表表示,今年,我省将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加强产业上下游创新资源的聚集和协同创新,努力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4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5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通过打造独具魅力的创新平台,为协同创新提供载体和依托。
3、打造先行先试平台,破除体制机制羁绊,激发新区、示范区活力
“新区、示范区这些平台,是我省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理应成为破除体制机制羁绊、先行先试的试验场。”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委员认为,当前,我省这些平台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方面的机制仍有待完善。
他认为,京冀两地在GDP分计、税收分享、环境容量分担、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人才资质互认、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衔接、企业生产经营跨区域监管、政府采购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仍存在显性和隐性壁垒。另外,我省至今还没有像北京的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天津的滨海新区和自贸区这样的政策平台,聚集整合现代资源要素的能力有限,需要尽快争取将京津已有的先行先试政策向我省延伸复制。
体制机制的改革,究竟能激发怎样的发展活力?来自沧州的一位政协委员谈到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
去年,作为京冀两地重点打造的协同发展平台,该产业园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方式,即集中转移到园区的京籍药企,仍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对其生产情况进行延伸监管。仅仅因这一项机制创新,就让产业园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吸引入驻北京药企66家,目前入园的药企累计纳税额已突破1400万元。
“必须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陈永久代表介绍,今年,省发改委将逐项推动盯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明确的示范项目,实施好京津冀及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方案,加快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和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形成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改革经验,让我省这些重大战略平台率先成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示范和标杆。 |